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百科

秦国

本文作者:百科档 (www.lishiguan.com) 时间 : 2017-09-14 11:53:2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秦国简介

公元前260年秦国地图

公元前260年秦国地图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赵氏,据近千年后的西汉时期记载,传说秦国王族在西周周孝王时期因秦祖先秦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于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伯爵,秦始建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嬴政在前221年称始皇帝,中国历史进入皇权专制时代。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秦朝。

据推测,秦(Chin)这一名称便是英语内中国(China)及其他语言中同源名称的原型。

秦人首领源自东夷的假说与传说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注意它并非单指一个族群,东夷族里的其中很多族群的祖先就是传说人物黄帝,本就既属于东夷又属于炎黄后裔,比如在三皇五帝时期的东夷传说首领少昊,他既是东夷族的首领又是华夏族的首领,还有在三皇五帝时期秦人的祖先传说人物伯益,其孙恶来等都是传说人物黄帝的后代,据后世史书记载的传说的推理,东夷里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华夏,在商、西周时期所谓的东夷,是指黄河流域下游所有古代部落的统称。至东汉以后,华夏泛指以炎黄二帝以及他们同时期的传说人物,包括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一带的所有的古代族群,这个时候华夏族的概念自然就包括原先意义上的东夷族群,东汉以后的东夷和商周时期东夷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东夷逐渐变成对东方非华夏族群的泛称,比如后世史书《三国志·魏书》中,将夫余、高句丽、沃沮、东濊、三韩、挹娄称为东夷,唐杜佑《通典》将朝鲜、新罗、倭、高句丽、流求等归入东夷,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认定范围也随之变化。

西周周穆王之后,秦人地位继续提升,其家族首领大骆与周人也有姻亲关系的申侯结为婚姻。因此据司马迁的说法,大骆之子非子被别封于秦,为周王室的大夫。后来升格为附庸。天子之附庸与诸侯之附庸级别是不同的,其地位相当于一个畿内诸侯。司马迁也补充,秦人成为附庸后,长期对西部戎人作战,实力得到扩充。

根据西汉时期司马迁的说法,相传秦的先祖为三皇五帝时期的伯益,最早为夏朝诸候,后归顺商汤,灭夏。在殷商大戊时,中衍成为重要的诸侯。其子蜚廉,其孙恶来、季胜。武王克殷时,恶来被杀。蜚廉一系在此时分为两支,恶来之子孙为秦国之祖,其弟季胜为赵氏之祖。赵氏先亲附周朝,在周穆王时为周王御者。恶来一系居于犬戎,在周孝王时亲附周朝。

秦国部落迁至西戎,有两种说法,一据战国末年的《孟子》说是在晚商时期,因为周武王讨伐殷商时,蜚廉支持殷商,因此被杀,其部族被强迫迁至西戎。另一个传说是,在商朝时,戎胥轩时,与羌族通婚,生下中潏,迁至西戎。

蜚廉生下恶来、季胜二子。恶来被周武王所杀,其后为大骆,居犬丘,以畜牧为生。大骆生成与非子,并与周朝申侯通婚。周孝王封非子,成为秦国先祖。季胜一系则成为赵国先祖。

现代历史学家蒙文通假设秦人可能源自羌族,另一派则支持秦人源自东夷的假说。秦人先祖相传为传说人物伯益(一作“柏翳”)。据西汉时期司马迁记载,秦人早期居住地为费,即今山东鱼台。目前存在一种假设(主要以司马迁记载的传说为主)是直至战国时期,与秦王族同姓的诸侯国绝大多数大致仍然分布在秦山以南至江淮地区,而只有奄因为遭到周人的驱逐至江南今江苏常州一带,但也很难认为这些就是这些诸侯国本有姓氏,而当时也可能没有姓氏的概念,也有可能和周王族同姓的诸侯国一样自周武王克商后遍及在各地。也有假设认为秦人虽位于西方,理论上仍然保有东夷人崇拜鸟的习俗,不过在生活习惯上却因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更象是戎狄。

秦国与西戎、义渠之间有通婚、结盟的关系,在这些游牧民的势力被并入秦国后,秦国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最终统一中国,成为秦朝。

历史

西周时期

秦最初领地在当时属于中国边缘地区。周孝王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为附庸,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史记·秦本纪》记载西戎伐周幽王时,秦襄公曾“将兵救周”,成为关中平原西部地区的一支势力。

春秋时期

春秋时代早期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秦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秦晋关系

到了秦穆公时代,致力于开拓西戎地方,亦同时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与晋国、楚国的霸主级别强国。晋献公时,秦晋两国维持着良好关系,而秦亦致力巩固及开拓西陲。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众晋公子争位,晋国陷入动乱,而秦穆公亦开始把战略目标东移。晋公子夷吾流亡国外,并许诺秦穆公若以秦助继晋侯位,则以黄河以西的土地报答秦国。及秦军送夷吾回晋,立为晋惠公,而秦却没有得河西土地。秦穆公亦没有追究。过了数年晋国旱灾,晋求粮于秦,穆公卖粮食及农具与晋。翌年,秦国大旱,穆公欲购粮于晋,而惠公不许。秦穆公大怒伐晋,战于韩,俘虏了晋惠公。因晋惠公的姐姐是穆公的夫人,才得以被放回晋国。以后数年秦晋之间皆有征战。后来秦穆公听说晋献公有一公子重耳流亡于楚国,遂请重耳到秦,并举兵助其回晋国。时晋惠公已死,其子晋怀公刚立不足一年,被公子重耳和秦军攻杀。公元前636年,重耳继位为晋文公,在位九年,秦晋修好。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立。这一年秦穆公秘密攻打郑国,秦军于行军途中被贩牛的郑国商人识破,失去了突袭的先机,遂收兵回秦。当时晋襄公探得秦军回军的路径,两军大战于殽,秦军覆没。消息传回秦国,穆公懊悔悲恸,秦人大愤。前625年,秦穆公发兵伐晋复仇,又败于彭衙。过了一年,秦穆公亲自率兵再次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晋军拒不出战。穆公在当年的殽战场埋葬尸骨及树立标记,然后班师回国。

及后,因秦国东进的路被晋国堵塞,秦国的战略转回传统的经营西陲。秦康公,桓公,景公时期,秦晋一再发生战争,几经拉锯。秦国国势亦随着战争被拖至逐渐衰弱。

弭兵之会

公元前546年,秦景公在位期间,宋国、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等14国举行弭兵之会,签订的盟约是:“晋、楚之从,交相见也。”(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齐国作为晋国的盟国,不朝拜楚国,秦国为楚国的盟国,亦不朝于晋国),秦哀公在位期间,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师助楚昭王复国,留下“申包胥哭秦庭”这一典故。

战国时期

战国初期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河西之地,设立西河郡(见河西之战),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走入下坡。这形势一直到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开始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第一,“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第三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商鞅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下去,他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下去,秦国无敌于天下。秦昭襄王时,其母宣太后与义渠通婚,使诈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将义渠并入秦国。公元前279年的郢之战和前278年的鄢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当时政治核心在南阳和丹阳一带的楚国,攻陷楚国首都,所得领土改置南阳郡、南郡、临江郡(江夏郡)、黔中郡,楚迁都寿郢;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长平之战重创赵国,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这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秦国威震天下。公元前256年秦国灭西周国,周王朝统治的最后象征被消灭。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征服六国。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时代。

社会经济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

  • 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
  • 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
  • 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 风俗:有戎狄之风,周幽王被杀之后,秦地人民长期与外族交流,使其民风有戎狄之气。
  • 重视小儿的健康与教育,有专门的小儿医生。

葬仪

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至近千座,国君称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后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秦献公废除>,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其中秦公一号大墓(及秦景公墓地)殉葬186人,为中国有史以来发掘坟墓中殉葬人数最多的一座。

人口

公元前360年,约130万~160万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人物

春秋时期

将领

  • 孟明视
  • 白乙丙
  • 西乞术

谋臣

  • 百里奚
  • 蹇叔
  • 由余

战国时期

将军

  • 章峤
  • 公孙壮
  • 苏胡
  • 白起
  • 王翦
  • 司马错
  • 蒙骛
  • 蒙武
  • 桓齮(可能即樊於期)
  • 辛胜
  • 麃公
  • 羌瘣
  • 李信
  • 司马靳
  • 樊於期
  • 王贲
  • 张唐
  • 胡伤
  • 王陵
  • 井忌
  • 司马梗
  • 杨端和
  • 郑安平

谋臣

  • 商鞅
  • 张仪
  • 乐池
  • 甘茂
  • 魏冉
  • 楼缓
  • 芈戎
  • 金受
  • 杜仓
  • 寿烛
  • 范雎
  • 蔡泽
  • 王稽
  • 顿弱
  • 吕不韦
  • 司空马
  • 甘罗
  • 昌平君(芈启,原楚公子)
  • 昌文君
  • 王绾
  • 徐诜
  • 隗状(隗林)

御医

  • 夏无且
  • 秦缓(字越人,扁鹊)

军事

  • 严君疾(樗里子)
  • 尉缭

秦朝时期

谋臣

  • 李斯

将领

  • 章邯
  • 章平(章邯弟)
  • 蒙恬
  • 蒙毅
  • 屠睢
  • 任嚣
  • 史禄
  • 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 苏角
  • 涉间
  • 李由
  • 杨熊
  • 赵贲
  • 李必
  • 骆甲

其他官吏

  • 司马欣(长史,辅佐章邯)
  • 董翳(都尉,辅佐章邯)
  • 殷通(会稽郡守)
  • 内史腾(内史)

衍生作品

影视

  • 《大秦帝国之裂变》
  • 《大秦帝国之纵横》
  • 《东周列国志》
  • 《芈月传》

秦国的相关人物

  • 白乙丙

    白乙丙

    白乙丙,蹇叔之子,姓蹇,名丙,字白乙。春秋时秦国将领。秦穆公三十二年与百里孟明、西乞术将兵袭郑,蹇叔分析情势之后,哭送军队,并叹此军一去,不见回乡。[阅读]

  • 秦孝公

    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献公之子,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共24年。[阅读]

  • 司马错

    司马错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秦国夏阳人,学属纵横家,亦能领兵战斗。[阅读]

  •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阅读]

  •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名柱。昭王次子。初封安国君,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四十二年他被立为太子。旋即立其爱姬华阳夫人为正夫人。[阅读]

  • 王翦

    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和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后,接着率领平楚大军南下平定百越。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阅读]

  •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绝”(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这场战役,以秦国军战胜,赵国军战败,并且投降赵军被尽数坑[阅读]

  • 范雎睚眦必报

    范雎睚眦必报

    范雎是秦昭王的重要谋臣,在秦国征服六国的大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