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董卓的盗窃之道

本文作者:百科档 (www.lishiguan.com) 时间 : 2017-09-06 10:03:5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后汉书》对董卓的一生有一段很精彩的评价: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残寇乖之,倒山崩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板》、《荡》之篇,于焉而极。呜呼,人之生也难矣!天地之不仁甚矣。

董卓

董卓

这段话意思是:董卓当初不过是一如怒一样的一介武夫而已。由于他遭际到这个乱世的时代,所以才能够干出那么多有违人伦常理的坏事,至令皇都毁败、天子迁都、百官流离。他就像那个剖开孕妇的肚子来验证是男孩女孩;剖开大臣比干的胸膛看他有心没心;把过河怕冷的老人的腿骨砸碎验看骨髓虚实的商纣王一般残忍,对于这般残忍的人把他千刀万剐老百姓也不足以解心头之恨。但他能够在一时内还能装出礼贤下士,没有急着自立为帝,还算是“盗亦有道,窃国有术”吧。他死了以后,他的残部又乘势祸害朝廷、荼毒京师到了倾山倒海的地步,把一切弄得更糟。虽然对于政治动乱自《经》就有板荡之篇记载,但到了董卓一伙这里,恐怕已是极致,不会再有续篇了。可叹董卓,他这样倒行逆施,想活命也难啊!天地也太不仁慈了,怎么竟能让天下万物像一样让这般贼人祸害呢?

《后汉书》在董卓传的最后还写道:“百六有会,过剥成灾。董卓滔天,干逆三才。……区服倾回,人神波荡。”

意思说:一百多年也许会遇到这样一次,朝廷衰弱、小人得志,出了这么一个罪恶滔天的董卓,伤天害理,违背人伦,弄得王室颠覆、天地人神不安。

史书对于董卓的盖棺论定,不能说不准确,但说他“尚有盗窃之道焉”,也无可非议。一介武夫起于边地而能入主朝政,自有他的一套办法。但注中却引用“盗亦有道”的典故来做这句评价的注脚似有不妥。如果把董卓的窃国之道与“盗亦有道”的“道”相提并论,恐怕天下的盗魁贼首都要为之愤怒了。

“盗亦有道”这个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词的出处是《庄子》一书。在这部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做跖的大盗的故事:

他的小盗问他什么叫“道亦有盗”,跖回答说:在盗贼中只有具备圣、勇、义、智、仁这五条的人,才有资格称“大盗”。

  • 什么叫“圣”呢?他得知道什么地方藏有什么财宝;
  • 什么叫“勇”呢?他得敢于先破门而入;
  • 什么叫“义”呢?他在撤出时得走在最后;
  • 什么叫“智”呢?他得知道他的抢劫行动可行不可行;
  • 什么叫“仁”呢?得手后分赃得均匀。

如果不具备这五条,他成不了强盗的首领。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可偷;又知道可偷不可偷;偷的时候敢于先入;偷完了敢于后走;分赃时又很公平,这大盗之道的确可称为一种“道”。

董卓的“窃国之道”,也正是他可以乱国、窃国,却不可以长久当国,更不可能称王天下的原因所在,不过是狼子野心一朝得逞而遗臭万年之徒,入朝专政擅权只三年便一命呜呼了。

标签:董卓 故事:董卓的野史解密 声明:董卓的盗窃之道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