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本文作者:百科档 (www.lishiguan.com) 时间 : 2017-09-11 10:08:2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食条注、唐代人李涪、南宋人罗泌、近代学者李玄伯都认为,寒食节并非起源于纪念介之推。其中,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对介之推的质疑更直接。

李渔认为介之推“割股奉君”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谋取回报,“当其割股救馁之时,已先伏一求多之念于胸中矣”。割股只是为了获得非常之报,这与易牙煮了儿子给齐桓公吃没有什么不同。晋文公放火烧山以后,介之推之所以没有跑出来,是因为他不能像鸟那样容易避开火苗。

如果仅仅把介之推看作忠臣孝子,因为没有得到回报就躲进山林,那李渔的批判与质疑就显得有一定道理,但若抛开民间传说,回到《左传》中对介之推的描述,则不难发现,李渔的质疑根本站不住脚。

依据《左传》的原文,介之推之所以躲进山林,是因为他认为晋文公继位是天经地义的事,天命所归,无关旁人,所以其他人不应该去争功。

(《左传》原文: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千古贤臣介之推

千古贤臣介之推

按照这段描述,介之推根本不可能接受晋文公的赏赐,因为这违背了他对道义和天理的理解,与他的价值观完全相悖,甚至他认为,晋文公赏赐那些自以为有功的人,是在开启不良风气——即鼓励人们犯上作乱,作假造假。

《左传》最后也写道,晋文公把绵上的土地封给介之推,以此彰显自己的过失。显然,在《左传》的作者左丘明(相传为鲁国史官)看来,介之推无疑是正确的,因此才值得记录。

《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其核心理念必然符合儒家价值观,介之推自然符合“忠”。但要知道,先秦儒家的“忠”并不等同于后世的“忠”,而是与“恕”相对,孔子谓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的是恪尽职守,做好本分的事。

那么,对于介之推而言,本分的事是什么?显然是以独立之精神,维护晋国社会的正常秩序:既然晋国已经出现“上下相蒙”的情形,自己不能接受也不能阻止,只好远离,躲进深山(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以此向晋文公抗议。

当然,最后晋文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这才是介之推的价值所在,一个“士”或者知识分子所应该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而言,将介之推仅仅看作是“忠臣孝子”,是对介之推最大的矮化。

标签:介之推 故事:介之推的野史解密 声明: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